在阿尔卑斯山脉的皑皑白雪中,2025年雪橇世锦赛正迎来高潮,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顶尖选手齐聚奥地利因斯布鲁克,在蜿蜒险峻的赛道上展开速度与技术的终极较量,本届赛事中,传统强队德国延续统治地位,包揽双人雪橇项目金牌,而中国队则凭借小将李昊的出色表现,首次闯入四人雪橇决赛,创造历史最佳战绩。
作为雪橇运动的传统强国,德国队在双人项目中再次证明其无可撼动的实力,卫冕冠军组合托比亚斯·文德尔和托比亚斯·阿尔特以两轮总成绩1分38秒452的成绩夺冠,领先第二名意大利队0.3秒,文德尔在赛后表示:“这条赛道的弯道设计极具挑战性,但我们完美执行了教练的战术,尤其是第7个弯道的加速是关键。”
德国队的胜利不仅源于选手的个人能力,更依托于其成熟的训练体系,据悉,德国雪橇协会每年投入超过800万欧元用于青少年梯队建设,并依托高科技模拟设备优化滑行路线,此次世锦赛前,德国队甚至提前两周抵达因斯布鲁克,针对海拔变化进行适应性训练。
中国雪橇队在本届世锦赛的表现令人瞩目,22岁的李昊与队友在四人雪橇项目中以第6名完赛,刷新了中国队在该项目上的最好成绩,此前,中国队在世界杯分站赛中仅两次进入前十,此次突破标志着亚洲队伍正逐步缩小与欧洲强队的差距。
“我们的目标是站上领奖台,虽然还有差距,但每一秒的提升都是突破。”李昊在采访中难掩激动,中国雪橇队自2015年组建以来,通过“外教+本土化”模式快速成长,此次带队的前德国教练米歇尔·克劳斯指出:“中国选手的身体素质不输欧洲运动员,但缺乏冰感训练,过去两年,我们重点强化了弯道控橇技术。”
因斯布鲁克赛道以“魔鬼弯”著称28圈中国,全长1314米的赛道包含16个弯道,其中第12号弯道近乎直角,被选手称为“断魂弯”,瑞士名将西蒙·埃德在此处因失控撞墙,遗憾退赛,国际雪橇联合会技术总监马克·韦伯表示:“这条赛道对选手的预判能力要求极高,稍有不慎就会损失0.5秒以上。”
为应对挑战,多支队伍引入AI辅助训练,美国队使用3D建模系统模拟赛道,通过数据分析优化起滑角度;而奥地利队则依靠主场优势,提前半年进行实地训练,东道主选手大卫·格莱尔在男子单人项目中摘银,延续了奥地利在该项目的竞争力28圈官方网站。
本届世锦赛首次执行国际雪橇联合会的新规,限制雪橇底板材料的碳纤维含量,以降低装备差异对成绩的影响,这一改革引发部分队伍抗议,意大利教练组认为:“新规削弱了研发优势,让比赛变成纯体能较量。”
俄罗斯队因禁赛风波缺席,使得欧洲队伍间的竞争更趋白热化,挪威队领队奥拉夫·彼得森坦言:“俄罗斯选手的缺席改变了奖牌分布,但我们更希望所有强者同场竞技。”
作为米兰-科尔蒂纳冬奥会前最重要的积分赛,本届世锦赛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各队的奥运资格争夺,德国队已锁定6个冬奥名额,而中国队仍需在后续世界杯中争取更多积分,国际奥委会委员张虹表示:“雪橇运动正在全球化,未来会有更多国家参与奖牌竞争。”
随着赛事接近尾声,观众的目光已转向压轴大戏——混合团体接力,这项考验团队协作的项目,或将再次成为德国队的表演舞台,而对于中国观众而言,李昊们的每一次滑行,都在书写中国雪橇的新篇章。
(完)